当前位置:首页  疫情专栏  防疫知识

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时间:2020-04-24浏览:13



DB52/T 1493—2020
1
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防控消毒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各级各类学校,校外培训、辅导机构以及其它传染病流行时也
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学校 school
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学校类型主要包括:学前教
育(幼儿园)、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
3.2
消毒 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3
预防性消毒 preventive disinfection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3.4
疫源地消毒 disinfection of epidemic focus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DB52/T 1493—2020
2
3.5
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3.6
消毒剂 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3.7
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
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4 技术要求
4.1 消毒原则
科学消毒,主要针对师生员工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对师生员工接触不到物体不应进
行消毒;不应对操场、绿化带、跑道、水池、汽车轮胎等物体进行消毒,防止过度消毒对环境造成污染。
4.2 消毒人员个人防护
4.2.1 配制消毒液及从事擦拭消毒时,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乳胶手套。
4.2.2 从事喷雾消毒时,应穿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工作帽,必要时佩戴防护
眼镜或游泳镜。
4.3 预防性消毒对象、方法和频次
4.3.1 一般物体表面
4.3.1.1 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课桌椅、餐桌椅、讲台台面、门把手、电源开关、窗框把手、
教室墙裙、宿舍床围栏、水龙头、洗手池、洗手池台面、门帘、楼梯扶手、走廊栏杆、健身器材等物体
表面:使用 250 mg/L~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雾消毒,每日 1~2 次。
4.3.1.2 对于接触频率较高的物体表面如水龙头等,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4.3.2 厕所
便池、冲水按钮、便池周围地面、便池周围墙面(1 m以下)等物体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
消毒,每日2~3次。
4.3.3 地面
教室、宿舍、办公室、走廊、食堂等地面:主要以日常清水拖拭清洁为主,不宜用扫帚干扫。必要
时可用250 mg/L~5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拖拭消毒。
DB52/T 1493—2020
3
4.3.4 不耐腐蚀物体表面
电脑键盘、鼠标、多媒体设备、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的物体,用75%的酒精进行擦拭,或用250 mg/L~
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30 min后用清水清洗。电梯按钮消毒每日3~5次,其余物体在使用后进行
消毒。
4.3.5 餐(饮)具
餐(饮)具一人一用一消毒,公用餐(饮)具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 min;或采用热力消
毒柜消毒;或用25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4.3.6 手部
4.3.6.1 师生员工在餐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公用电脑、接触公用
书籍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应进行洗手或手消毒处理。
4.3.6.2 手部应以流水和洗手液(不宜用固体肥皂)清洁为主,必要时可使用 75%的酒精或速干手消
毒剂对手部进行消毒处理。
4.3.6.3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洗手,然后再消毒。
4.3.7 衣服、被褥
4.3.7.1 健康师生员工单独使用的衣物、被褥、床单、枕巾、毛巾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常规清洗。
4.3.7.2 医务室、值班室及幼儿园等公用的被褥、毛巾等用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至少
30 min 后再常规清洗。
4.3.8 幼儿园玩具
4.3.8.1 耐湿的玩具用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4.3.8.2 疫情期间应暂停使用毛绒玩具,确需使用的可用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min
后再常规清洗。
4.3.9 呕吐物
4.3.9.1 使用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有效氯
5000 mg/L~10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 30 min 以上,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
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垃圾交由有资质的机构处理。
4.3.9.2 清理呕吐物后使用 1000 mg/L 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物体表面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
4.3.10 垃圾
4.3.10.1 应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
4.3.10.2 垃圾盛装容器,可用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每日 1~2 次。
4.3.10.3 医务室和隔离室的医疗垃圾,按照医疗垃圾处理流程交由有资质的机构处理。
4.3.11 医务室、隔离室
4.3.11.1 医务室、隔离室的桌椅、诊台、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可用 500 mg/L~1000 mg/L 的含氯消毒
剂进行喷雾或擦拭消毒,医务室每日消毒 1~2 次,隔离室在隔离人员离开后进行消毒。
4.3.11.2 血压计、听诊器等用 75%的酒精擦拭消毒,体温计、医用剪刀、镊子等用 75%酒精浸泡
30 min~60 min。
DB52/T 1493—2020
4
4.3.12 校车或定制公交等交通工具
4.3.12.1 应保持开窗通风及环境清洁卫生,对内部物体表面(如车身内壁、汽车方向盘、车内扶手、
座椅等)用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每日 1~2 次。
4.3.12.2 座椅套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清洗,必要时用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min 后再常规清洗。
4.3.13 空气
4.3.13.1 一般情况不宜消毒,应开窗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 3 次,每次不少于 30 min;温度适宜
时,应保持室内长时间开窗通风。
4.3.13.2 特殊密闭场所可采用机械排风或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安装数量为 1.5 W/m
3 ),每次
30 min~60 min。
4.3.13.3 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4 疫源地消毒
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方案》及《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疫源地终末消毒。
4.5 消毒液配制方法
4.5.1 消毒剂的配制按公式(1)进行。
1000 L) ( 需配置的体积 消毒剂原液浓度 mg/L) ( 拟配置浓度 ) mL 或 g ( 所需消毒剂数量    
............................................ (1)
注:如有效氯为5%的84消毒液,公式(1)中“消毒剂原液浓度”应为0.05。
4.5.2 500 mg/L 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见附录 A。
5 管理要求
5.1 应建立健全新冠肺炎防控消毒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5.2 所有进行消毒的操作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掌握消毒剂配制、消毒方法、个人防护和注意事项等。
5.3 妥善保管消毒剂,专人管理,避免误食或灼伤;使用酒精时应避免接触火源,不应使用酒精进行
大面积喷雾消毒。
5.4 消毒剂应标识明确,有国家批准的文号并在有效期内。
5.5 消毒剂配制后应密闭保存,尽快使用。
5.6 下雨天不宜做室外场所消毒,不应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体进行喷洒消毒;有人在室内时,不应使
用紫外线灯或其它化学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
5.7 常见消毒对象、方法及频次见附录 B。
5.8 消毒后需填写消毒工作记录表见附录 C。
DB52/T 1493—2020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500 mg/L 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
表A.1 500 mg/L 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
消毒液名称 配制消毒液容量 配制方法
84 消毒液
(有效氯 5%)
550 mL
5.5 mL(约矿泉水瓶盖 1 盖)84 消毒液+
550 mL 水(约 1 瓶矿泉水)
16 L 160 mL 的 84 消毒液+水至 16 L
20 L 200 mL 的 84 消毒液+水至 20 L
含氯消毒片
(有效氯 50%,1 g/片)
1 L 1 片+1 L 水(约 2 瓶矿泉水)
16 L 16 片消毒片+水至 16 L
20 L 20 片消毒片+水至 20 L
DB52/T 1493—2020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常见消毒对象、方法及频次
表B.1 常见消毒对象、方法及频次
教室、教师办公区
消毒对象 消毒剂使用浓度和消毒方法 频次
课桌椅、讲台台面、门把手、电源开关、
窗框把手、教室墙裙等高频接触物品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 每日 1~2 次
教室、办公室地面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拖拭
以清水拖拭保持洁净为
主,必要时进行消毒
电脑键盘、鼠标、多媒体设备等 75%酒精擦拭 使用后进行
空气
每日通风不少于 3 次,每次不少于 30 min;必要时用紫外线灯照射,
安装的数量为 1.5 W/m
3 ,每次 30 min~60 min
手 以流水和洗手液洗手清洁为主,必要时使用 75%酒精或速干手消毒剂
教学区公共区域
消毒对象 消毒剂使用浓度和消毒方法 频次
楼梯扶手、走廊阳台栏杆或台面、公用门
把手、室外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物体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雾 每日 1~2 次
电梯按钮 75%酒精擦拭 每日 3~5 次
门把手、水龙头、冲水按钮、洗手池及其
台面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雾 每日 2~3 次
厕所便池及其周围墙面(1 m 以下)、地面

500 mg/L 含氯消毒剂喷雾或拖拭 每日 2~3 次
走廊地面、楼梯通道等地面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拖拭
日常以清水拖拭保持洁
净为主,必要时进行消毒
食堂区域
消毒对象 消毒剂使用浓度和消毒方法 频次
餐桌椅、供餐台面、地面、门帘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雾 每日 2~3 次
餐(饮)具
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15 min~30 min;或
250 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min 后用清水
冲洗干净
使用后进行
DB52/T 1493—2020
7
表B.1 常见消毒对象、方法及频次(续)
宿舍区域
消毒对象 消毒剂使用浓度和消毒方法 频次
门把手、桌子、板凳、电源开关、床围栏、
水龙头、洗手池、洗手池台面等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喷雾
消毒或拖拭消毒
每日 1~2 次
厕所冲水按钮、厕所蹲坑、蹲坑周围墙面
(1 m 以下)、地面等
500 mg/L 含氯消毒剂喷雾 每日 1~2 次
公用浴室门把手、水龙头、储物柜把手等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雾 每日 1 次
宿舍空气 每日通风不少于 3 次,每次不少于 30 min
医务室、隔离室
消毒对象 消毒剂使用浓度和消毒方法 频次
隔离室桌椅、诊台、门把手等 10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雾 被隔离人员离开后进行
医务室桌椅、诊台、门把手等 500 mg/L~10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 每日 1~2 次
血压计、听诊器等 75%酒精擦拭 使用后进行
体温计、外用的剪刀、镊子等 75%酒精浸泡 30 min~60 min 使用后进行
其它
消毒对象 消毒剂使用浓度和消毒方法 频次
垃圾盛装容器 500 mg/L 含氯消毒剂喷雾 每日 1~2 次
校车或定制公交等交通工具的车身内壁、
汽车方向盘、车内扶手、座椅等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雾 每日 1~2 次
呕吐物
使用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
性 吸 水 材 料 完 全 覆 盖 后 , 用 有 效 氯
5000 mg/L~10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浇在
吸水材料上,作用 30 min 以上;清理呕吐
物后使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物体
表面进行喷洒或擦拭
需要时
耐湿的玩具 250 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 需要时
公用毛巾、被褥、毛绒玩具等
250 mg/L ~ 500 mg/L 含 氯 消 毒 剂 浸 泡
30 min~60 min
需要时
DB52/T 1493—2020
8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消毒工作记录表
表C.1 消毒工作记录表
日期 消毒时间
消毒液原药
消毒剂使用
浓度
消毒场所及对象 消毒人员
名称 含量 有效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