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新闻网讯(文字/何璇 学生记者 韦正凤 摄影/陈思鱼 学生记者 姜唐)8月30日,2023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可持续发展产学研用研讨会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二楼百花厅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天津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主办,贵州大学承办。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刘宝利、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副主任李亚莹、印尼驻华大使馆参赞李健、老挝驻华大使馆三等秘书明君(Singhalath Boupha)、菲律宾驻华使馆三等秘书兼副领事艾伦(Allen Carillo)、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我校副校长张大林出席会议,东盟高校嘉宾、国内相关单位的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天津大学副校长巩金龙主持。
杨贤军介绍了天津大学的建校历史、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情况。他指出,天津大学推动成立了“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已拓展至8国26所高校。此次研讨会旨在汇聚各路英才,围绕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中国—东盟区域发展中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与各国产学研界分享和推广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相信此次会议一定能够产出高质量成果,为推动构建更加创新、包容、可持续的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作出贡献。
李亚莹指出,2023年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中国与东盟各国不断深化互信,多领域多层次开展合作,取得显著成就。希望与会专家利用本次研讨会,积极探索和打造多形式的产业合作、多元化的校企合作,为地区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贾鹏指出,“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将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合作,发挥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的引领作用,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工科人才,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张大林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建校历程、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他指出,此次研讨会将全面总结各国在可持续发展产学研用方面的新做法、新成果、新贡献,也将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此领域的互学互鉴、合作共赢。贵州大学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多元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和国内同行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促进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作出积极的贡献。
李健指出,本次研讨会为与会专家、企业与高校之间搭建起合作平台,将助力取得突破创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平衡发展,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发展和繁荣。
刘宝利指出,“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可以扩大朋友圈,吸纳更多东盟伙伴国加入联盟,吸引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加入,举办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交流活动,打造务实合作的学术共同体。
研讨会以“环境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高校助力城市从低碳走向碳中和”为主题,围绕“农业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与传播”“动物生产环境中微生物耐药性的检测和鉴定”“零碳校园能碳数据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绿色低碳校园课程体系与校园低碳建设”等议题进行探讨,13位专家学者作了主旨演讲和专题发言,分享各自领域前沿的研究成果和见解。
我校副校长周少奇以线上视频方式作了题为“喀斯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的报告,围绕农村污染防控技术概述、乡镇级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应用、村组级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应用、散户级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应用四个方面阐述喀斯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应用进展,以期为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乡村振兴、河湖水库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转载自贵大新闻网讯 )
编辑:李媛
责编:周斌
编审:洪云